-
日本帝人,海洋降解PLA!2024年10月29日,帝人前沿有限公司宣布在全球發布其BIOFRONT?PLA(聚乳酸)樹脂,與傳統PLA相比,這種生物降解樹脂可在海洋、河流和土壤等自然環境中更有效地分解。 帝人前沿公司在PLA聚合物中添加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加速劑,旨在提高水解速率,使細菌和真菌比傳統PLA更有效地消耗和分解材料,但不會損害材料的結構完整性、結晶度或可塑性。與需要高溫、高濕度條件進行分解的標準PLA不同,這種PLA在細菌和真菌密度較低的海洋、河流和土壤環境中降解更快。此外,還通過調整加速劑的劑量和配置,控制PLA分解時間,調整為所需的使用壽命。它有可能減輕塑料污染,特別是微塑料。這種PLA樹脂應用廣泛,可以與傳統PLA聚合物一樣加工,應用到包括薄膜、注塑產品、擠出物,以及紡織品和無紡布的纖維。這種兼容性使其成為希望在不犧牲制造效率或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減少環境影響的行業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這種PLA樹脂另一個優點是,由于其加速降解,它有可能減輕塑料污染,特別是微塑料。此外,與石油衍生塑料相比,它以植物為基礎,可以在其生命周期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減少溫室氣體和促進循環經濟的努力相一致。 BIOFRONT?PLA現已完全商業化,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該公司計劃繼續開發生物降解材料,以幫助減少塑料的環境影響。憑借BIOFRONT?PLA,帝人前沿在全球邁向可持續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運動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4-11-12 【節能環保】
-
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共享進博時刻,探索行業包裝可持續未來2024年11月9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舉辦期間,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旨在進一步深化在可持續包裝領域的合作,致力于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推動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立邦中國采購總部副總裁柏毅先生、立邦中國集團品牌公關中心總裁蔡志偉先生、立邦中國TU創新&研發總部總裁蔡永岳先生、立邦中國采購總部采購總監秦偉斌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及合資管理副總裁付立民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銷售及技術支持總監劉洋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可持續發展業務總監王晨先生代表雙方出席簽約儀式。立邦中國采購總部副總裁柏毅與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及合資管理副總裁付立民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將在原生和再生塑料的多方面應用中進一步深化合作。2022年,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率先將再生塑料帶入行業產品包裝領域。雙方合作的循環塑料包裝桶,采用CirculenRecover聚丙烯聚合物制成,通過高效的回收循環工藝處理塑料廢棄物,從而實現較低的碳足跡,賦予塑料廢棄物“第二次生命”。本次戰略協議簽署,雙方計劃進一步在原生和再生塑料的多方面應用中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為行業打造高性能、可持續、可循環利用的塑料包裝,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2024-11-11 【節能環保】
-
盛禧奧的聚合物溶解回收技術獲得美國專利11月1日,盛禧奧(Trinseo)宣布,其基于溶解的創新聚合物回收技術專利申請于2024年7月獲得美國專利局批準。這一重要里程碑彰顯了Trinseo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并減少塑料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傳統的機械回收方法往往難以處理混合和污染的塑料廢物流,限制了回收材料的質量和數量。Trinseo的基于溶解的技術通過從染料等復雜廢物混合物中選擇性溶解特定聚合物來解決這些挑戰,從而生產出適用于各種應用的高質量回收材料。 基于溶解的回收技術具有多種優勢。它可以處理更廣泛的塑料廢物,包括混合和受污染的材料,提高了回收能力。這種回收技術生產出具有與原始材料相似性能的高質量再生聚合物。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化石基原料的依賴,它顯著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這種回收技術可以減少高80%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該公司還通過從廢物流中回收有價值的材料來促進循環經濟。 Trinseo的這項專利技術為玩具、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這將有助于各行業擁抱循環經濟并減少碳足跡。通過授權該技術,Trinseo旨在促進合作并加速采用可持續的回收解決方案。 Trinseo首席技術官兼首席戰略官Han Hendriks評論道:“這項專利證明了我們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奉獻精神。它補充了我們為開發和商業化先進回收技術而不斷做出的努力。通過與合作伙伴合作,我們可以為塑料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Trinseo正在積極投資可持續解決方案,包括最近在荷蘭Terneuzen曾開設的PC溶解設施,以及即將在同一地點啟動的ABS溶解回收試點。此外,該公司還在意大利Rho經營一家PMMA解聚設施。這些舉措展示了Trinseo在推動向循環經濟轉型方面的領導地位。 通過率先采用基于溶解的回收等突破性技術,盛禧奧正在為塑料行業及其他行業塑造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2024-11-08 【節能環保】
-
全球飲料巨頭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生物對二甲苯的PET瓶2024年11月開始,全球飲料行業巨頭,日本三得利集團(SUNTORY)推出使用從廢棄食用油中提取的對二甲苯(生物對二甲苯,Bio-Paraxylene)生產的PET瓶。 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生物對二甲苯PET瓶,與由傳統的基于石油的原料制成的PET瓶相比,將有助于顯著減少CO2排放。三得利集團計劃生產大約4500萬PET飲料瓶,并進一步擴展使用范圍。 PET樹脂是PET瓶的原材料,由30%的乙二醇(MEG)和70%的對苯二甲酸(TPA)組成。自2013年以來,三得利集團已在其天然水品牌PET瓶中使用植物來源的MEG。在這一新挑戰中,該集團成功地以廢棄食用油為原料,在商業規模上生產TPA。七家公司合作形成的供應鏈 為實現這一目標,三得利集團與ENEOS和三菱等公司建立了全球供應鏈,以采購來自廢棄食用油的生物石腦油并最終生產PET瓶。生物石腦油可以通過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制造過程等多種方式生產,隨著SAF生產的預期增長,開發生物萘供應鏈的重要性也在增加。三得利集團旨在與各方合作,建立更為堅實的生物基PET瓶大規模生產體系。參與方在該項目中的角色 早在2023年9月,三得利控股公司就宣布與ENEOS公司合作,收集日本的廢棄食用油。三得利集團還考慮利用這一合作,使用ENEOS可持續航空燃料工廠的生物石腦油生產生物基PET瓶,該工廠在2027年后計劃開始運營。 根據2019年制定的三得利集團塑料政策,該集團計劃到2030年全球所有PET瓶僅使用回收或生物基材料,并消除使用石油基材料。為實現這一目標,集團已在約20年的時間里通過2R+B(減量Reduce/回收Recycle + 生物Bio)戰略努力減少PET瓶、瓶蓋和標簽的重量。三得利集團還通過與100多個市政當局和40多家公司的協議,在日本積極推廣“從瓶到瓶”的橫向回收,并在其產品中引入回收的PET瓶。截至2023年,三得利在日本銷售的軟飲料瓶中超過一半使用100%回收的PET瓶。通過多項舉措,三得利集團將繼續努力實現循環經濟和碳中和社會。 三得利集團于1899年在日本大阪成立,最初是一家家族企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業務遍及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2023年的年收入(不包括消費稅)為209億美元。其全球41,511名員工利用日本工藝和全球品味的獨特融合來探索新產品類別和市場。 2024-11-07 【節能環保】
-
高光譜成像技術,開啟黑色塑料回收新時代在大多數塑料回收自動分選系統中,傳感器通過分析材料表面反射的紅外光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聚合物。黑色塑料中的炭黑顏料會吸收絕大部分紅外光。這樣一來,近紅外(NIR)分選傳感器“看不到”黑色塑料,更不用說將不同種類的聚合物分開。 目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要求制造商在新產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再生塑料,但如果沒有有效的黑色塑料回收解決方案,那么要達到相關要求將會變得更加艱難。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能夠識別外觀相似但化學結構不同的目標,打開了自動分選復雜廢塑料的大門。每種物質有自身特有的光譜曲線,根據吸收或者反射的光譜便能確定物質的種類。高光譜成像便是基于此種原理。 傳統的近紅外(NIR)技術通常在0.9-1.7微米波長范圍內,但由于黑色塑料的碳黑具有強吸收性,因此很難通過這種技術識別黑色塑料。而中波紅外(MWIR)高光譜成像則涵蓋了3-5微米的光譜范圍,這對于探測黑色塑料來說非常有用。 在中波紅外范圍內,塑料根據其分子組成表現出獨特的光譜特征。這些“光譜指紋”使 MWIR HSI 能夠區分各種塑料,而不受顏色的影響。即使是近紅外系統無法識別的黑色塑料,亦能通過這項技術精準辨識,因為黑色塑料的分子結構在中波紅外光譜中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光。MWIR 范圍內不同塑料的獨特光譜特征(圖源:SPECIM)高光譜成像的應用 據SPECIM官網介紹,SPECIM FX50 高光譜相機為黑色塑料的分類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它是市場上唯一一款覆蓋 2.7-5.3 μm 整個中波紅外(MWIR)光譜范圍的高光譜相機,這是精確分選黑色塑料所需的。 芬蘭 Specim 提供中波紅外成像技術,據稱可以對黑色塑料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圖源:SPECIM) Specim FX50 可以快速、可靠地分選包括黑色塑料、橡膠、非黑色塑料和橡膠等在內的材料。Specim FX50 專為工業應用而設計,利用推掃技術高速精確識別塑料和橡膠,從而在傳送帶上實現高吞吐量分選。在現實場景中,它每分鐘可處理高達 300 公斤的塑料薄片,準確率接近 99%,大幅提高分選速度和效率。 使用 Specim FX50 分類的 PS、ABS、PE、PA 和 PC 樣品(圖源:SPECIM)黑色塑料回收的新時代 在汽車行業,黑色塑料普遍被應用于制作儀表板、保險杠以及裝飾零部件等。通過對這些材料進行有效分選,中波紅外高光譜技術可以幫助汽車制造商實現其回收目標并減少汽車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在電子行業,從智能手機到家用電器,黑色塑料外殼無處不在。借助中波紅外高光譜成像,回收商可以有效地從廢棄電子產品中分類黑色塑料,幫助制造商遵守日益嚴格的電子廢物法規。 食品包裝行業也將從中受益。黑色塑料托盤通常用于盛放即食食品和其他食品。通過對這些托盤進行更有效的分類,中波紅外高光譜技術有助于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食品包裝廢物量。 2024-11-06 【節能環保】
-
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開工央廣網大連10月31日消息,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項目開工活動在大連市普蘭店區舉行。開工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單位供圖) 該項目為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首個啟動項目,計劃投資2.04億元,將依托園區固特異、章谷、國宏循環、科亞再生、啟環裝備產業園等項目資源,建立“政、企、研、用”高效協作,搭建統一的產業服務平臺。建成后,可承接大連市全域生產生活垃圾處理和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是大連市落實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實踐,必將助力大連市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全市“資源回收、固廢處理、能源利用”閉環產業鏈發展。 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已被列入省工信廳重點項目。該園規劃占地面積約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約200億元,實行分期建設,以“垃圾進,資源出”為目標,聚焦有色金屬、塑料、汽車、電池等細分領域,立足打造再生資源“收、儲、運、轉、處、管、監” 全流程產業鏈條,“一站式”解決城市廢棄物處理需求,致力成為立足大連、輻射東北,國內一流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標桿。大連三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循環經濟產業部總經理楊鈞壹向記者介紹,產業園包括建筑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廢舊家電及電子設備產品資源化項目、廢舊塑料再生利用項目、廢舊風力葉片資源化項目、廢舊光伏板綜合利用項目、固廢RDF制備項目、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7個項目,整體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300億元,創造稅收10億元以上,直接或間接新增就業崗位3萬余個。 “按照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園區將構建“循環+”現代產業生態,打造“1+2+3”體系。“1”是核心,是循環再制造、再利用產業;“2”是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綠色先進制造業;“3”是大宗商品貿易、碳排放權交易、供應鏈物流”三大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建設方大連三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斌介紹。 普蘭店區副區長劉仁飛則表示:“該園以“數智賦能、綠色建造”為理念,聚焦城市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循環+”先進制造業、循環經濟智慧服務和綠色發展制度改革四大領域創新,規劃建設核心循環經濟組團、綠色制造組團、生產性服務組團三大組團,智能分揀、拆解加工、精深加工、研發辦公、管理服務、倉儲物流、生活配套七大功能區,汽車、電力能源、有色金屬、綠色循環、電子信息、電氣機械、智能制造、綜合創智、研發創新和生產性服務十大主題園,打通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內生循環,將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示范“五大效益”互補共贏。” 據介紹,普蘭店區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增長21.8%;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51.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2億元。本次集中開工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88.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5億元。 2024-11-05 【節能環保】
-
再投75億,貴州資源循環再利用靜脈產業園加速擴大規模走進貴州資源循環再利用靜脈產業園內,每天都有超過200噸的汽車、家電、廢塑料等種類的廢棄物在此重獲“新生”,再次融入下游產業。 這里是全國唯一一家集廢塑料處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置、醫療廢物處置、輸液瓶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以及循環經濟科普培訓于一體的產業園。廢棄回收資源在這里被科學處理后,大部分廢舊金屬、塑料得到再循環和資源化利用。日前,記者深入這個產業園進行探訪。再投75億,加速貴州靜脈產業園壯大 在撕鋼機、抓鋼機的密切配合下,一輛車被迅速拆解,單日可完成80輛報廢汽車拆解回收; PP輸液瓶袋回收清洗生產線上,歷經9道工序,無污染的塑料輸液袋、玻璃輸液瓶經過粉碎、漂洗,瓶身、瓶口和橡膠被回收再利用; …... 據悉,整個靜脈產業園有一套先進的大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對回收拆解的每一臺汽車、每一臺家電等進行全流程追溯。產業園內拆解后回收的各類再生資源,通過企業自建的網上競拍平臺進行競拍銷售,銷售到全國各地。 產業園一期由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報廢機動車拆解項目、廢舊家電回收拆解項目、循環經濟科普培訓中心四個子項目組成,總投資2.8億元,占地97.5畝。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35億元、稅收4300萬元、利潤5400萬元,將為社會提供500余個就業崗位。 投建靜脈產業園的貴州天之源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如今正在規劃建設廢舊家具、廢舊紡織品以及有色金屬回收處置項目。“我們現有年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550萬臺、報廢機動車10萬輛、醫療廢棄物1.3萬噸、廢塑料3000噸、有機固體廢物10萬噸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將再投資75億元,為‘無廢城市’建設添力。”該公司外聯部主任黃海洋說。貴州眾鑫達公司,年產6萬噸再生塑料 在貴州爐碧經開區內的貴州眾鑫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內,一垛垛難以降解的廢舊塑料被機器粉碎為細小碎片,或被重新熔煉為顆粒狀材料。“目前,我們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等認證,具備年產6萬噸再生塑料的能力,再生產品可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建筑等下游產業。”眾鑫達再生資源公司總經理陳劍明說。 隨著一家家廢舊資源循環再利用企業的不斷落地,貴州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正在不斷壯大。2025年,貴州省綠色經濟生產總值占比50% 作為建設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貴陽進一步釋放資源整合優勢,除放大職能部門、企業作用外,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推動再生資源產業再上新臺階,構建覆蓋城鄉的廢舊家電、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網絡。“我們整合了240余家會員單位的1300余個回收網點資源,構建‘企協聯動’資源回收體系。”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貴州一直堅持循環利用、變廢為寶,著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力爭到2025年,全省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顯著提升,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2024-11-04 【節能環保】
-
產值25億,重慶市再生資源集團加快構建資源循環產業園在重慶市再生資源集團綠色經濟產業園內,機器的轟鳴聲中,一條條塑料顆粒生產線和廢舊電池回收加工生產線分外忙碌。 該產業園自2021年以來,緊跟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無廢城市”建設等發展戰略,在逐步完善再生塑料顆粒生產加工產業板塊的基礎上,已成長成為集報廢汽車拆解、廢塑料加工利用、廢舊電池梯次利用、廢舊金屬再利用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整體回收利用產業鏈”。今年前三季度,園區實現產值近25億元,同比增長17%以上。 記者先后參觀了新能源汽車整體回收利用產業鏈展廳、廢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車間、塑料破碎清洗及制粒車間等現場,詳細聽取了產品特色、業態布局、生產工藝等情況介紹,深入了解了廢塑料、廢舊電池、報廢汽車等回收利用及資源循環加工流程。 經過三年的發展,在重慶市再生資源集團綠色經濟產業園內,現入駐企業19家,產業涵蓋報廢汽車拆解、廢舊塑料再加工利用、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多個產業,是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回收再生循環綜合產業園”,已基本“一站式”服務功能。 重慶三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廢舊電池回收模式,廢舊電池取電芯經過檢測后進行梯次分類利用,廢舊電池塑料外殼就近運至園區內庚業新材料公司,采取破碎、清洗、分選、配料、熔融、切割等工序形成再生塑料顆粒,金屬鋁殼可再鑄造,實現廢舊電池包全量循環利用。 2月16日,重慶市發布《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5年前將建成10個綠色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量達1600萬噸,使廢品垃圾變成“城市礦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重慶市再生資源集團綠色經濟產業園,將繼續為解決規范化、集約化回收循環利用“最后一公里”問題,發揮標桿示范作用。 2024-11-01 【節能環保】
-
芬蘭利用CO?排放生產生物降解塑料2024年10月15日,芬蘭領先的廢物管理和循環解決方案公司Fortum Recycling & Waste在其位于芬蘭riihimki的工廠成功利用廢物焚燒產生的二氧化碳(CO?)生產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新的“plastics born from CO?”品牌將于2024年11月引入歐洲市場。從二氧化碳排放中生產生物降解塑料 碳捕獲項目,在芬蘭和全球的幾個工業領域并不鮮見,但大多數集中在合成燃料的生產和碳捕獲與存儲(CCS)上。 Carbon2x計劃負責人Tony Rehn說:“我們的團隊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從CO?排放中成功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團隊。這一突破是邁向更可持續塑料生產的重要一步。這種開發工作有助于減少對化石原料的依賴,并可以創造基于循環經濟的新業務。” 用CO?生產生物降解塑料,芬蘭這家公司不是第一個家,中國很多家公司已經實現產業化。但如果說直接從工業尾氣中捕獲CO?,進而生產生物降解塑料,芬蘭公司可能算作全球第一家。 Rehn說,捕獲的CO?應該作為新的原料加以利用,而不是儲存在地下或在使用燃料時釋放到大氣中。就解決未來資源短缺而言,利用捕獲的CO?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選擇。碳捕獲和碳存儲是一種線性解決方案,不能解決日益增長的材料短缺,而碳捕獲和碳利用促進了循環經濟。 Fortum Recycling & Waste公司的Carbon2x計劃,在2022年試點了碳捕獲和利用。該計劃旨在捕獲焚燒不可回收廢物產生的CO?排放,并利用它們生產可持續產品,如可生物降解塑料。Carbon2x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大規模采用這一概念,到2030年,芬蘭塑料包裝的回收率可以比目前翻一番。塑料生產需要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塑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材料,重量輕,耐用,易于修飾,例如,食品包裝和消費品制造。但塑料也產生大量的廢物,歐洲每年產生近1億噸未回收的廢物,這些廢物被焚燒后轉化為能源。 根據Rehn的說法,塑料生產需要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例如補充回收和生物基塑料。基于CO?的生物降解塑料為市場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替代品,因為它與傳統的基于化石的原始塑料具有相同的質量性能,可以應用到食品、化妝品包裝,玩具、家用電器等領域。 CO?基生物降解塑料還可以像許多其他塑料一樣回收,從而結束碳循環。另一個優勢是,即使它偶然出現在自然界中,它也會分解,不會在環境中留下有害的微塑料。 2024-10-31 【節能環保】
-
成渝首個食品級再生PET生產基地開工近日,成都市綠色再生資源智慧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啟動建設,標志著成渝首個食品級再生PET生產基地全面開工。PET是一種常見的塑料材料,廣泛用于塑料瓶、食品包裝、纖維和其他各種應用。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度滿產銷量約4萬噸。 該項目坐落于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占地面積約72畝,涵蓋食品級再生PET切片的生產與加工、再生資源前后端衍生行業生產加工,旨在打造“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全閉環循環經濟模式。項目效果圖 受訪者供圖 與從常規渠道回收的塑料相比,食品級塑料在處理上所需技術性更強。“園區將引入國內外先進廢舊物資回收、分揀、加工技術,特別是廢聚酯瓶片的清洗、造粒及固相縮聚技術,確保產品質量達到食品級標準。”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技術將實現塑料從廢舊物資到高端再生資源的華麗轉身,有序淘汰原始粗放的回收、分揀、加工方式,實現再生資源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 “我們采用行業成熟且國際食品級再生PET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產工藝制造高品質再生PET切片,加強與產業鏈下游高值化利用需求企業交流合作,實現供銷產品高價值兌現。”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不僅產品本身具有環保屬性,該項目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也充分考慮了低碳環保。園區積極打造集光伏、儲能一體化綠色能源項目,不僅幫助企業節能減排,還進一步助力“低碳園區”建設。光伏項目將充分利用廠房低層結構特點,采用碲化鎘光伏建筑一體化,安裝光伏和儲能設施。據測算,每年可減少約3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2024-10-30 【節能環保】
-
東華大學團隊:餐廚垃圾制備高純度乳酸技術從餐飲酒店到居民日常生活,每天都會產生大量餐廚垃圾,如何處理這些垃圾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挑戰。近期,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團隊創新研發一項餐廚垃圾制備高純度乳酸技術,將看似不起眼的餐廚垃圾“變廢為寶”,以科技創新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餐廚垃圾源乳酸制備的實物) 據團隊負責人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碩士生周凱介紹,乳酸是一種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涵蓋了食品、醫藥、化妝品、紡織、農業、能源和環保等領域。“現在市場上的乳酸以糧食發酵為主,若能將制備乳酸的原料替換為餐廚垃圾,不僅實現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還在低碳環保、綠色經濟及糧食安全方面產生積極影響。”(東華大學學生團隊在取樣) 這項如此奇妙的技術究竟如何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在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響教授的指導下,周凱團隊通過優選菌群來源,另辟蹊徑地采用微生物定向發酵技術,實現餐廚垃圾 48 h 乳酸快速達峰,使得乳酸產率大于 50%。同時,團隊還開發了梯級溫控鈣鹽熱熔結晶技術,在結晶環節促進產品二次成核,使乳酸產品純度提升至 98%。在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下,乳酸產品通過第三方認證,達到聚乳酸市場純度準入條件,這支團隊躋身成為國內首個實現餐廚提取高純度乳酸的團隊。通過餐廚垃圾制備高純度乳酸技術,整體工藝100噸垃圾能產3.5噸的乳酸,相比于現有處理技術,整體工藝占地縮小1倍,垃圾處理效率提升5倍,投資成本節省55%,三廢處理成本縮減50%,資源化產品收益提升66%。 為進一步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團隊針對餐廚處理行業缺乏智能化發酵裝備的現狀,自主研發了集成調控技術、傳感器件和參數可視化模塊為一體的智能發酵罐,實現了乳酸等優質碳源發酵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和精準管理,并完成了10噸/天的中試規模驗證,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項目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談及這一技術的未來前景,周凱眼中閃爍著光芒:“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逐步開拓,這項創新技術將在不久的將來大放異彩,為環保事業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2024-10-29 【節能環保】
-
2.67億,年產能8萬噸,lterum建造北歐最大PET回收工廠之一近日,lterum在Olaine開設了拉脫維亞最大的PET回收廠。 該工廠的計劃年產能為80,000噸,是北歐最大的PET回收設施之一,也是拉脫維亞最大的工業建筑之一。它的室外面積約為40,000平方米,內部總面積為30,000平方米,包括生產設施、辦公空間和各種共享設施,新工廠還將創造250多個工作崗位。 Iterum表示,新的PET回收廠是歐洲最現代化的工廠之一,其設備水平僅在歐洲的兩家生產工廠安裝過。機械經銷商包括奧地利制造商史太林格。 Olaine工廠是一個聯合項目,投資超過3500萬歐元(約人民幣2.69億元),其中包括來自lterum 母公司Eco Baltia的1000多萬歐元。 除了生產15種不同的回收PET等級(包括食品級)外,lterum還能夠將生產副產品(如瓶標和瓶蓋)加工成新的原材料。其產品幾乎100%用于出口。 “主要銷售國是立陶宛、德國、芬蘭、波蘭和世界其他地區,”JSClterum 董事會主席 Jūliia Zandersone 在一份聲明中說。“盡管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拉脫維亞的領土面積很小,但我們可以感到自豪的是,在PET加工和高質量生產方面,我們能夠達到高達5%的市場份額。我們相信,新的一龍工廠是進一步發展 PET回收的新步驟,旨在進一步提高其市場份額。” 2024-10-28 【節能環保】
-
惠城環保攜手Amcor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塑料循環經濟發展10 月22日,青島惠城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姆科包裝(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惠城環保和安姆科希望彼此開展戰略合作,以期更好地了解以混合廢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術的應用場景、產業化、法規和政策,并將化學循環產生的液化塑料裂解氣及塑料裂解輕油或聚合物應用在軟包裝相關的具體應用中,推向中國市場。 安姆科集團大中華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劉境珮,研發副總裁王忠林,惠城環保集團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張新功,集團執行總裁史惠芳,青島惠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秋艷等出席會議。 此次簽約,雙方在從原料供應到化學循環產品液化塑料裂解氣(LPCG)及塑料裂解輕油(PCLO)供應等環節達成了深度合作。雙方致力于推動混合廢塑料通過化學回收循環加工技術所生產的循環聚合物在軟包裝領域的具體應用。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及促進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實現廢塑料的高效回收與利用,有力推動軟塑領域的循環可持續發展。 但公告當中也明確指出,本次簽署的備忘錄屬于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對合作愿景和原則的意向性約定,不涉及具體的交易金額。后續合作將由雙方進一步協商,并履行必要的決策程序后,另行簽訂實施合同予以確定,后續進展存在不確定性。 2024-10-25 【節能環保】
-
利安德巴賽爾德國韋瑟靈建立首個工業規模的先進回收工廠利安德巴賽爾(LYB)在位于德國韋瑟靈的工廠為其首個催化先進回收工廠舉行奠基儀式,進一步推進可持續增長和價值創造之旅。 新裝置的目標啟動時間為2026年,這是公司建立一個可盈利的循環及低碳解決方案業務的戰略的組成部分。利安德巴賽爾在德國韋瑟靈建立首個工業規模的先進回收工廠。(圖源:LYB) 該工廠采用LYB專有的MoReTec技術,將成為第一家商業規模的單列先進回收工廠,并具備進一步擴展的能力。該裝置將把預處理的混合塑料廢棄物轉化為生產新塑料聚合物的原料,并以LYB CirculenRevive品牌進行銷售。 這些聚合物將對目前分別以CirculenRecover和CirculenRenew品牌進行銷售的機械回收和基于可再生原料的聚合物產品形成補充。 LYB預計其MoReTec技術將有助于逐步把使用傳統化石基材料轉向使用循環資源。此外,該技術的催化特性使其能夠節約能源并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LYB從歐盟創新基金獲得了4,000萬歐元的資助用于該項目。 德國總理朔爾茨出席奠基儀式并表示:“德國是化工行業的重要基地,LYB位于韋瑟靈的新工廠代表著化工行業未來的可行性。建立首家大規模的化學回收工業工廠是邁向循環經濟的重要一步,德國政府致力于加強和進一步提升德國作為化工行業基地的地位。”來源:雅式橡塑網 AdsaleCPRJ(R-11) 2024-10-24 【節能環保】
-
印度建成第一個PLA工廠,無石膏工藝!近日,印度多部門國務部長Jitendra Singh博士為印度首個生物聚合物示范工廠舉行揭幕儀式,該設施由Praj Industries打造,象征著印度在開發傳統塑料環保替代品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該示范工廠位于哈拉施特拉邦Jejuri,占地約3英畝,生產能力為乳酸為100噸/年,丙交酯為60噸/年,相當于聚乳酸(PLA)的55噸/年。 據Praj公司稱,其乳酸發酵原料可包括糖、淀粉和纖維素,工藝與采用何種原料無關;其乳酸發酵是無石膏工藝,使用專有的低pH酵母和細菌平臺,產量高,可生產食品級、工業級、聚合級的乳酸;其丙交酯采用新型連續工藝,純度高且產量高。 Praj成立于1983年,是印度最成功的工業生物技術公司。早在2020年6月,Praj與美國合成生物學公司Lygos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共同開發用于生物基產品的先進乳酸酵母技術。2024年2月消息稱Praj的聚乳酸中試工廠接近完工,原計劃2024年4月投入運營。 Praj采用全面的方法進行生物塑料技術開發,涵蓋從原料選擇到應用開發的整個生產過程。該公司的聚乳酸(PLA)和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是利用先進的菌株工程、發酵技術和高效的下游加工,確保經濟高效的生物塑料生產,而不會影響質量或性能。 在落成典禮上,多部門國務部長Singh博士著重強調了該工廠作為印度首個專注生產聚乳酸生物塑料工廠的重大作用。其演講主要觀點有:在可持續發展方面,Praj工廠體現了印度開發本土技術以降低對化石塑料依賴的堅定承諾,同時凸顯了解決全球塑料污染危機的緊迫性。在技術進步層面,Praj的示范設施有望成為生物聚合物領域未來創新的標桿,展現出印度在生物降解材料生產領域的領先潛力。 Singh博士談到印度生物經濟在2023年已超1500億美元,預計2030年達3000億美元,彰顯了該國對推進科學研究和創新的決心。他還指出聯邦已批準DBT的 BioE3政策,在當前環境下,該政策是邁向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一步。 2024-10-23 【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