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再生塑料
- 瀏覽數:88
- 發(fā)布時間:2025-01-22
- 分享到:
為遏制環(huán)境污染、重塑家園生態(tài),東南亞國家相繼實施塑料垃圾進口禁令。綜合泰國《曼谷郵報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媒體日前報道,泰國、印度尼西亞已宣布自今年1月起全面禁止進口塑料垃圾。早在這之前,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就已表態(tài)加入反對“垃圾殖民”的浪潮。曾是全球塑料垃圾進口大國的中國,早在2018年就決心將包括塑料垃圾在內的四大類“洋垃圾”拒之門外。
數十年來,全球塑料垃圾的生產和貿易激增,高收入國家熱衷以“回收”名義將其出口到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卻不具備良好回收能力的低收入國家,這種以經濟利益換取“傾倒特權”的行為被一些環(huán)保人士稱作“垃圾殖民”。據估計,2023年全球塑料廢棄物管理市場規(guī)模約為370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431億美元。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世界排名前十的塑料垃圾出口國大多是擁有完善回收處理系統的發(fā)達國家,其中七個歐洲國家的塑料垃圾累計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71%,每年出口達440萬噸。德國年均出口量約68.8萬噸,排名第一;英國年均出口量約60萬噸,占其國內塑料垃圾總量的61%。這些垃圾被運輸到世界各地,尤以發(fā)展中國家較為集中的“全球南方”為主。
2018年之后,泰國成為美、日等國的塑料垃圾主要進口國。泰國官員稱,2018年至2021年該國進口超過110萬噸塑料垃圾,2023年僅日本就向泰國出口5萬噸塑料垃圾。據英國《衛(wèi)報》報道,泰國進口的塑料垃圾往往疏于管理,許多工廠選擇焚燒處理而非回收利用,“微塑料”污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泰國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進口塑料垃圾。該決定是泰國塑料廢物管理計劃(2018-2030)的一部分。泰國政府強調,這是為了防止在本國出現發(fā)達國家垃圾泛濫而采取的措施。
印尼國家廢棄物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該國3820萬噸廢物中約有 38.25%仍未得到妥善處理。其中,食物垃圾占到39.65%,其次是塑料垃圾,占19.21%。印尼環(huán)境部長哈尼夫表示,該國正在努力處理大量垃圾,這嚴重影響到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福利。哈尼夫稱,塑料垃圾進口禁令將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垃圾。他還敦促所有垃圾進口商從上游部門著手,積極為解決印尼垃圾問題作出貢獻,而不是優(yōu)先考慮經濟利益。
報道稱,不少研究表明,垃圾出口會引發(fā)性質惡劣的“低價競爭”,迫使垃圾流向環(huán)境監(jiān)管最薄弱的國家,而這類國家往往缺少完備的凈化手段。英國《衛(wèi)報》調查發(fā)現,美國企業(yè)每年向其他國家出口超過100萬噸有害廢料,其中大部分運往墨西哥和加拿大。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制造國,也是塑料垃圾的主要出口國。美國通過與發(fā)展中國家簽訂貿易協議或者利用走私等方式,將大量塑料垃圾出口或偷運到東南亞、非洲等地區(qū)。
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資源部前部長馬蒂娜·奧勒特表示,“無法接受加拿大淪為美國的垃圾桶”。她曾阻止蒙特利爾附近擴建垃圾填埋場,該地在2022年接納了約4.7萬噸美國的有害垃圾。美國前環(huán)保局辦公室主任巴恩斯·約翰遜坦言,垃圾出口存在監(jiān)管不足問題,“沒人知道墨西哥各工廠的排放情況,以及它們如何被監(jiān)督、可能暴露于哪些風險”。